搜尋

知識‧顧問

Consultant

Consultant

OMM 介紹 > 知識中心 > 軟體雲端設計 >

建構雲端服務的常見方式

建構雲端服務的常見方式

簡介:

雲端,簡單來說就是網際網路。而雲端服務,在網路上的伺服器有著不同功能,提供使用者使用。例如:檔案共享、E-Mail、社群媒體、影音視訊…等。

說明

雲端常見部署情境有:

1. 公有雲
通常是由租用雲端提供商 (如:Amazon 的AWS、Microsoft 的 Azure、Google 的GCP…) 的硬體或資源來建構自己的服務。不需前期的硬體部建、也不受硬體限制可靈活調度調節,是中小企業使用的常見解決方案。

2. 私有雲
通常是由企業自行建構的平台,可能從硬體、作業系統、軟體到安全性、隱私權…等都需自行管理並維護。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下,企業的機密資訊、敏感資料等能有較高度的管控。

3. 混合雲
是一種結合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模式,透過雲端提供商以 VPN 等虛擬網網的方式。有著兩者的優點。

而在服務的分類,如圖1有:

1. 基礎建設即服務IaaS(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)
簡單來說就是租用硬體,如CPU、儲存空間、記憶體容量等,可依照需求配置等。除了免去硬體採買之外,也不需擔心機房的建置、環境監控、防震…等。但除此之外的,作業系統、開發的應用程式、軟體、工具…等都需自行購買安裝。

2. 平台即服務PaaS(Platform as a Service)
除了 IaaS 的硬體層面之外,還包括了作業系統、開發工具等項目。通常是雲端提供商讓使用者發展自己的服務用的平台。比如:gooogle MAP,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google MAP 的 API 在自己的網頁上顯示指定路線、地點…等。

3. 軟體即服務SaaS(Software as a Service)
直接租用的是軟體服務。例如:GMail,不需管硬體、不需自行開發,可直接使用所需的功能。
 

從使用情境來看,欲建構的雲端服務是公司產品:會提供給客戶使用,還是企業內部使用:提高生產力、提供管理輔助,來決定建構出來的是公有雲、私有雲亦或是規模較大,需要彈性的混合雲。再來根據服務的應用規模,是否有需要租用硬體建設或 API 服務或是軟體應用。

    「雲端」這個人人都聯熟能詳的名詞,卻有著難以說明的概念,並且隨著雲端提供商的蓬勃發展,建構自己的雲端服務更是進入一個不同的時代。產品初期可以使用不同服務,專注發展核心功能,中期可以彈性調整,快速修正應用規模與不同業務模式,後期可以視情況串連不同產品線。因此,除了瞭解雲端架構、可用服務之外,自身產品的理念與定義是左右著建構方式的一大重點。